关闭
近年来,咸宁市委市政府坚持绿色发展,提出了“大旅游,大健康,大文化”战略部署,为康养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咸宁市康养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些障碍因素,表现为:一是政策保障机制不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奖励和优惠政策不能执行到位,政策性补贴标准水平低。二是基础设施供应不足。城乡养老机构床位及结构不能满足社会养老需求。 三是康养专业人才匮乏。与康养产业发展的需求相比,当前康养领域科研人才、创新型人才和服务人才普遍不足。四是配套政策尚不完善。部分康养机构仅限于将其作为对社会的概念性宣传,致使康养项目不能有效得到融资、税费、用地、投资回报、人员流动等政策支持。医保报销一体化缺乏政策支撑。
推进我市康养产业发展主要对策建议:
(一)围绕康养产业顶层设计。康养产业是在建设健康中国和应对我国老龄化的大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部门,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投入”的运作方式,政府部门在“卫生准入、民政扶持、医保定点政策优惠”等方面要发挥主导作用,一是完善土地供应政策, 将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用地纳入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二是完善财政投入政策,提高康养机构补贴标准,推行政府购买服务、购买岗位、购买专业和中介组织服务,对老年人居家养老必需的社会化服务实施政府全额或部分补贴。三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将高龄、失能老年人的康养医疗保健纳入医保体系。四是鼓励各类保险和机构深入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
(二)围绕康养产业企业转型升级,咸宁打造养老之乡,应在全市范围内将康养产业作为一个“大景区”来布局,围绕大健康打造华中地区大健康支点,将咸宁康养产业发展放在全国大格局中,作为一个“特色景点”来谋划,防止低水平的同质化发展,寻找差异化竞争。整合养生养老、旅游休闲、医疗护理等资源以康养产业为主轴,构建跨越一、二、三产业的“大康养产业模式”。
(三)围绕康养产业培养专业人才。人才是推进康养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具体措施一方面满足市场需求,培养专业人才,培养“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护理等养老服务以及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另一方面通过专业培训学校,办康养培训基地,学校和企业联合培训人才,线上线下授课。
(四)打破界限,形成合力,推进“医养结合”
建立符合实际的“医养结合”康养产业发展模式。一是依托现有大型医疗机构和社区服务中心,吸纳民间资金共建“医养结合”护理型养老机构。二是健全康养保险体系,将“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纳入医保范围,确定康养保健项目医保报销比例和结算办法,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三是建立信息化平台,实行智能化管理。对老年人家庭照料状况和生活自理程度建立动态跟踪系统,使用随身携带的寻呼定位设备和智能卡,及时便捷地提供全方位专业服务。推广“互联网+”居家社区养老和旅居养老服务模式,建成统一的居家养老平台,提供助餐、助医、家政、日间照料、健康管理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