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员会!
 

通知公告:

更多>>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政议政

关于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时间: 2020-04-23  浏览次数:11045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之间差距。而城乡差距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在于教育的差距,要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就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创新性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起点在基础,基础教育的大部在农村,因此政府以及教育行政有关部门应该把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从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质量、师资水平等方面通过科学性的统筹规划,使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相互促进、相互融合,逐步缩小学校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中的差距,实现教育快速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制约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因。 

教育是每个公民都享有的权利,然而城乡教育的二元结构体制的差异,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学校布局和办学条件的不均衡、重点学校办分校、城市学生“择校导致的教育不公平,贫富分化,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等导致教育乱收费、农村的儿童、城市的外来民工子女、特殊教育系统的残疾和弱智人群等入学难,教学设施落后,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推进及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一)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工作。我国实现科学发展观重点在教育,难点也在教育。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充分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发展农村教育,象抓经济那样抓教育,认真履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领导职责,确立教育“一把手工程地位,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

 (二)整合利用教育资源,优化城乡中小学布局,促进城乡教育共同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是缩小城乡差距的起点,师资配备、布局调整、经费投入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能更好地促进辖区教育的共同发展。对于生源局部的变化,可以采取撤并、搬迁、新建等方式,以提高学校布局的合理性。对学校资源的投放要通盘考虑,特别是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的改造,缩小校际硬件建设差距,应本着扬长避短、良性互动的原则,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以相对优势的资源配置弥补其地理环境上的劣势,实现城乡教育的同步发展。

(三)大力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建议在农村贫困地区设立“国家农村教师岗位,公开向社会招聘农村中小学教师,规定一定的服务期和所享受的相关待遇。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学习、生活和工作待遇,使教师安心从教。

健全送教、送课下乡制度,加强对农村教师的业务指导,不断完善校本培训模式,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教师通过在职进修、脱产培训等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强化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帮助学校培养学科带头人。

(四)加强教育扶贫工作。紧密结合欠发达地区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鼓励发达地区与农村欠发达地区结对帮扶。教育结对帮扶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和经济上的支持,要在教育思想观念、教科研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及现代教育手段运用等方面开展帮扶,努力推进扶贫工作更深更广发展。

(五)重视和支持农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和重要标志,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和跨跃式发展的有效平台。因此要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切入口,重点突破,确保辖市中小学能实现“校校通。通过校校通工程,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使农村、山区、和薄弱学校的学生借助教育信息化平台,能够与经济发达地区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