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于“提高乡村医生素质,助力大健康
湖北建设”的建议
农工党湖北省委员会 吴鸣虎
为进一步织牢我省大健康网底,提高乡村医生队伍素质,助力大健康湖北建设和健康扶贫工作,关注乡村医生素质,从底部助力十分有必要,现就此方面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我省乡村医生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村级卫生室和乡村医生是我省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的基础所在,更是大健康湖北建设的重要生力军。通过调查,大家认为目前乡村医生队伍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由于准入门槛高、就业环境差、收入低等因素,目前乡村医生中多数人不愿“子承父业”“女继母业”。大专及以上医学院校毕业生普遍不愿意到基层工作,更不愿意当乡村医生,乡村医生队伍面临后继乏人甚至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年龄老化已经成为制约乡村医生队伍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二)学历偏低,医技不高。学历较低,未接受过规范的医学专业教育,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治病主要凭借经验,是我省村医的共同特点。相当部分的村医接受新知识、新事物较慢,加之缺乏系统的新业务、新技术学习培训,知识严重老化。在村卫生室“运行信息化”要求下,乡村医生普遍感到力不从心,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无法满足基层群众的新需求。
(三)体制不顺,进出不畅。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与农村居民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省还未出台合适的乡村医生引进退出机制,村医只要愿意,就可以一直干下去。同时,对乡村医生日常工作成效也无成熟的考核制度,村医更无任何晋升途径,呈现出新人引不进,老人退不出和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
(四)收入过低,缺乏保障。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来,乡村医生收入主要由一般诊疗费、基本公共卫生补助及药品零差率补助三部分构成。取消药品加成改变了主要靠药品利润创收的局面,从根本上改变了“以药养医”状况,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乡村医生收入。目前,我省绝大多数在村卫生室工作的乡村医生全部属于编外人员,在现行体制下,无针对村医的养老及医疗保障机制,到龄村医退出后生活无保障。同时大部分村卫生室医疗责任险没有购买到位,较为薄弱的医疗技术水平,加大了乡村医生行医执业风险,进一步降低了其工作积极性。现阶段,我省村医的人年均收入为2.5万元,总体收入较低,且地域差异较大。全省乡村医生最高年收入超过12万元,而最低年收入则不足1.5万元。从整体来看,离县城或集镇较近人口多且较为集中地区高于较偏远且地广人稀的山区。
二、提升乡村医生队伍素质的必要性
我省农村医疗卫生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已迫在眉睫,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因此,亟待引起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进一步重视。
(一)提升乡村医生素质是国家深化医改的要求。乡村医生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力量。但从我省整体情况中可以看到,乡村医生队伍仍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难以适应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13号),明确提出“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改革乡村医生服务模式和激励机制,落实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养老和培养培训政策,加强乡村医生服务监管,稳定和优化乡村医生队伍,全面提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我省应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切实筑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健康保障。
(二)提升乡村医生素质的问题部分地区已率先启动。宜昌市为解决乡村医生后继无人困境,从根本提升乡村医生队伍素质,于2016年启动大学生村医培养计划,为村卫生室订单定向培养一批具有大专学历的乡村医生,充实乡村医生后备力量。同时,宜昌省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宜昌省村卫生室人事管理办法》(宜府办发〔2016〕80号),新进乡村医生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合同制聘用,明确了乡村医生养老保障、进退机制等政策,开启乡村医生身份管理破冰之旅。襄阳市紧随其后,在开展大学生村医培养的基础上,于2017年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乡村医生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购买养老保险,政府予以一定资金补助,为乡村医生解决后顾之忧。
(三)提升乡村医生素质是我省“大健康”建设现实之需。农村居民应是健康湖北建设的重点。乡村医生是医疗卫生队伍的基石,是我省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提升乡村医生队伍素质能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等突出问题,是实现广大农村居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有力屏障,更是协助政府实施“健康扶贫”政策,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重要力量。希望省委省政府站在惠民生、促和谐、建设“大健康湖北”的高度,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政府应当明确主体责任,加大政策保障,统筹规划,落实措施,稳定医生队伍,牢筑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
三、提高乡村医生素质,助力大健康湖北建设的建议
助力大健康湖北建设重点是实施“四大工程”:
(一)实施乡村医生培养工程,解决“人从哪里来”的问题。
一是实行“大学生村医培养”计划。从农村高中毕业生中考察一批素质好愿意从事乡村医生工作的人员到定点到大专院校学习,为村卫生室培养一批湖北籍具有大专学历的“大学生村医”,毕业后按籍贯分配到全省村卫生室服务,力争我省在“十三五”末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目标。二是加强村医学历继续教育。继续支持实施适龄在岗乡村医生学历再教育及能力再培养工作,进一步提升在岗乡村医生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将现有部分乡村医生通过有条件地考核选拔委托湖北各大高校进行培训,通过规范的医学知识学习,提高他们的基本医疗素养及再学习能力。
(二)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工程,解决“如何有村医”的问题。
一是探索推动乡村一体化建设。积极开展“医联体”建设,实施乡村医生“县聘乡管村用”管理体制,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乡村医生的聘用、注册和管理工作。乡镇卫生院受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委托,通过与村卫生室签订服务管理协议,负责辖区乡村医生的业务指导和管理。二是探索“员额制”破解村医身份的问题。解决乡村医生身份问题,是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在村医中试行“员额制”即在不新增事业编制的前提下,推行以村卫生室为单位,按照一定比例合理配置员额数。通过公开竞聘方式,选聘优秀乡村医生或大中专医学毕业生进入员额,作为编外人员纳入参照乡镇卫生院事业单位管理,与乡镇卫生院在编人员同工同酬。
(三)实施村医素质提升工程,解决“如何能看病”的问题。
一是强化培训。完善乡村医生培训制度,制定培训规划,实行学分制,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医技水平。将医德、医风教育和医疗技术教育结合起来,培训内容要结合乡村医生工作实际,突出疾病预防管理及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有计划地安排村医到上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参加临床实践学习,选派县、乡两级医疗技术骨干到村卫生室坐诊,现场传授业务知识,以提高乡村医生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二是推进“村医全科化”。进一步推进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鼓励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证的乡村医生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加快乡村医生“全科化”进程。提升乡村医生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结合服务对象老龄化这一特点,突出村卫生室养老功能。进一步适应新时代背景下湖北农村居民的健康需要。
(四)实施村医待遇保障工程,解决“如何留住人”的问题。
一是切实保障乡村医生合理待遇。切实保障基本医疗服务补助、基本公共卫生补助、基本药物补助及村卫生室运行经费补助全面落实到位。鼓励各县(省、区)政府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升乡村医生待遇标准,积极探索乡村医生底薪制,保障乡村医生基本收入,减小收入差距,提高村医行业吸引力。二是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养老保险。可参照枣阳市的做法,引导乡村医生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购买养老保险,各县(省、区)根据实际情况每年给予乡村医生一定比例的养老保险补助,为乡村医生“老有所养”提供保障,消除其后顾之忧。三是建立乡村医生引进及退出机制。畅通乡村医生“进、出口”,明确乡村医生职责,制定合理准入及退出标准。严格把好进入关,建立乡村医生准入制度,按照公开、公平、择优原则,致力于聘用业务能力强、职业道德好的人员从事卫生服务工作。同时对在岗和离岗乡村医生以执业年限为根据制定相应的补助标准,确保到龄村医进出渠道,提升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