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未雨绸缪 提前谋划
军运会场馆赛后运营的几点建议
为满足军运会竞赛需要,我市共有35个场馆项目正在建设或改造之中。大型赛会结束后场馆的运营是世界性难题,蒙特利尔、雅典、巴西等地奥运会结束后场馆的闲置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军运会执委会在场馆建设之初对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进行了一定的考虑,提出所有场馆赛后全部对外开放用于全民健身,但部分竞赛场馆由于功能定位不清晰、设计不合理、专业团队缺失等问题,在赛后运营和服务于民生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因此,为妥善应对军运会场馆赛后运营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因馆制宜,编制新建场馆赛后运营专项规划
军运会场馆的赛事功能仅有10多天时间,赛后利用则贯穿于场馆的全生命周期,是场馆的主要功能,应高度重视。水立方等奥运场馆在建设之初均编制了赛后运营规划,水立方在赛后拆除了12500个看台,新建南北商业楼,预留了嬉水乐园的空间。军运会场馆赛后由竞赛模式转向赛后模式,场馆的许多功能和流线设计等需要进行调整,不能等到军运会结束以后再考虑。由于每个场馆的功能、用途、区位差异较大,应针对每个场馆,结合赛后利用实际情况,编制专项赛后利用规划,并对部分场馆提出赛后功能改造方案,为场馆在军运会后快速转入赛后利用阶段奠定基础。
二、改革机制,竞争引入专业场馆运营机构
改革传统事业单位的场馆管理体制,尽快启动场馆经营权的招标工作,通过公开招标,引入专业场馆运营机构,以便于运营团队提早组建并进行相应的培训,在场馆竣工时能够及时进场负责场馆的试运行和赛事保障工作。专业运营机构的提前介入可根据场馆赛后运营的需要对现行设计装修方案进行优化,避免赛后二次改造与装修。专业场馆运营机构可充分发挥其内容资源优势,举办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避免场馆赛后闲置。高校新建场馆应尽快由所在高校牵头组建赛事保障团队,建议依托现有建设专班,招聘部分专业场馆管理人员,共同组建赛事保障团队,赛事保障团队在赛后就地转化为场馆运营团队,负责场馆的赛后运营,满足学校教学和对外开放的需要。
三、适度改造,兼顾赛时和赛后运营需要
军运会场馆是严格按照奥运会竞赛标准修建的,对赛后利用考虑不够。如部分场馆功能用房的通风、空调等功能未能单独设计,赛后无法单独利用,足球场地草坪为天然草坪,赛后养护成本过高,使用率极低,部分新建游泳馆看台数量较多,导致净空过高,能耗过大,因此,建议适当调整部分场馆功能,兼顾赛时和赛后运营需要,将功能用房的通风、空调设备单独设计,足球场采用移动草坪满足竞赛需要,赛后改建为人工草坪,以便于对外开放;部分游泳馆改固定看台为临时看台,赛后拆除,增设部分服务空间,通过增加垫层等措施降低水深,以便于赛后运营。场馆赛时所需要的各种功能用房等可在保留竞赛功能的前提下,根据场馆赛后运营的需要,改造为体育培训、办公等空间,实现场馆空间的充分利用。
四、拓展功能,规划建设城市体育综合体
军运会场馆在赛后利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今体育建筑复合化和市民消费需求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依托现有场馆,适度拓展体育服务功能,完善配套服务设施,适度引入商业、餐饮、休闲、办公等多元业态,规划建设体育综合体,为市民提供以体育为主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从而解决场馆军运会后运客流量不足、服务项目和运营收入单一等诸多难题,提升体育场馆自身造血能力,实现场馆赛后的良性运营。
五、传承文化,留住城市体育文化记忆
体育场馆是体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军运会给武汉市留下的宝贵遗产。国内许多场馆都有意识的将与场馆有关的文化元素予以保留,开设各种博物馆、展示馆等,形成并传承特色体育文化,如鸟巢的贵宾展示区、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的奥运纪念馆等。建议军运会各场馆业主单位注意搜集、保存与场馆以及举办赛事相关的重要影像、文字资料,军运会结束以后在场馆内进行集中展示,留住城市的体育文化记忆,传播体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武汉市政协委员、洪山区政协常委,农工党武汉市委委员、洪山区工委副主委,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系副主任陈元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