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于加快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思考
——以鄂州市实施生态价值工程为例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近年来,鄂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实施生态价值工程,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本文拟结合鄂州在生态价值工程等方面的实践,探讨我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让荆楚大地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让荆楚大地绿水青山源源不断、永不枯竭带来金山银山,探索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
一、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现实必要性
生态产品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概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理念。所谓生态产品,是指人类为自然生态系统服务所生产的产品,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无污染的土壤、茂密的森林、宜人的气候等,生态产品具有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等生态服务功能。生态产品可以直接被人类消费,也可以通过发展生态利用型产业,生产生态友好型产品,间接实现生态价值。
当前,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窗口期。必须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加快探索我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根据省环保厅发布的《2017年湖北省环境质量状况》,我省主要河流的监测断面中,水质为Ⅰ类的仅占5.0%,全省主要湖泊总体水质为轻度污染,17个省控湖泊的21个水域水质较差符合Ⅳ类、Ⅴ类标准的水域分别占38.1%、14.3%,劣Ⅴ类的水域占4.8%。主要城市内湖总体水质为中度污染。2017年,全省17个重点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79.1%,除神农架林区外其余城市空气质量均未达到年均二级标准;六项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按照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评价,可吸入颗粒物(PM10)十堰、咸宁、神农架和恩施达标,其余13个城市均超标,细颗粒物(PM2.5)神农架达标,其余16个城市均超标。
(二)日益增加的生态产品需求。老百姓过去盼的是温饱,现在盼的是环保,是山青、水绿、天蓝的人居环境。进入新时代,改善生态环境成为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当前,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清洁安全的水源、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生态环境在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
(三)推动湖北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湖北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省份,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和三峡坝区所在地,是长江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地和国家重要生态屏障,承担着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任务,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艰巨。推动湖北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深刻理解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理念,深刻理解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内涵,积极探索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写好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湖北篇章。
(四)推进湖北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我省区域发展协调性不强的问题较为突出。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可行的现实路径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挥欠发达地区同时也是重要生态功能区的自然资源优势,把握生态产品价值需求的上升趋势与规律,推动区域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有效利用生态之美,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实现发展与生态、富裕与美丽的双赢。我省鄂西生态圈(含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以及大别山生态功能区等区域山水生态资源十分丰富,可充分挖掘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生态产品市场化供给,将生态产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形成新的区域或特色经济增长极,对打好“三大攻坚战”意义十分重大。
二、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鄂州实践
鄂州市地处长江中游南岸,现辖梁子湖区、鄂城区、华容区三个县级行政区和一个国家级开发区、两个省级开发区,国土面积1596平方公里,人口110万,辖区内有我省第二大湖泊梁子湖,长江岸线81.2公里,长江干堤66.7公里,是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鄂州是全省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市。2016年以来,鄂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入手,开展生态价值计量、生态资产融资、生态权益交易、生态价值目标考核等一系列实践活动,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努力让绿水青山变成“摇钱树”、“聚宝盆”,让产业结构变新、发展方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取得了一定成效。
1.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显到隐、由低到高的原则,在梁子湖区开展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资产账户编制工作,综合编制2011-2015年土地资源、林木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摸清自然资源资产底数。
2.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化。根据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数据,借鉴最新生态补偿研究成果,将不同自然资源对生态的贡献统一度量为无差别、可交换的标准单位,精准度量各区生态服务价值。根据生态服务价值计量模型,测算出2015年梁子湖区、鄂城区和华容区生态服务总价值分别为:84.91亿元、72.23亿元和66.42亿元,对应的单位面积价值分别为1712.01万元/平方千米、1188.61万元/平方千米和1348.01万元/平方千米。
3.自然资源资产市场化。一是建立全市范围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各区之间责权利一致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明确水流、森林、湿地、耕地、大气等生态补偿的五大重点领域,形成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良性互动的多元化补偿关系。据测算,2015年度梁子湖区分别向鄂城区和华容区溢出21466万和3693万的生态服务价值。据此,市财政、鄂城区和华容区共向梁子湖区支付2015年度的生态补偿资金5031万元。二是开展碳排放权交易以及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实行“谁使用,谁买单”,利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的经济手段,由市场决定排污权价格,实现环境容量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落实年耗标煤5000吨以上的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引导更多企业进入碳交易市场,全市进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企业的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市70%以上,近年来,各企业每年均完成各自减碳任务,履约率100%。三是开展生态金融试点。市政府设立2000万元生态风险补偿基金,在梁子湖区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生态金融试点,相关金融保险机构共设计绿色信贷产品39个、绿色保险产品15个,发放绿色信贷资金1.15亿元。
4.生态责任制度化。一是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探索制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施办法,逐步形成一套规范可行、符合鄂州实际的审计指标体系。二是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运用,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三是将生态服务价值相关指标纳入各区年度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引导规范各区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兼顾平衡好生态建设。
通过实施生态价值工程,梁子湖区凭借其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大受益者,2015年和2016年共获得市政府和其它区政府生态补偿资金6500万元,并逐年递增,区级财政大幅提升。同时,利用梁子湖生态文明公司这一投资平台,以自然资源资产为抵押,申请生态项目贷款10亿元,用于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服务业转型发展。依托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在梁子湖区重点打造生态健康科学城,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一批高校开展技术合作,建设重要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依托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突破性发展临空现代产业,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强大动力。
三、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对策建议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就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具体路径,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转换通道,走出一条符合中央要求、符合湖北省情、符合群众期盼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
(一)创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技术条件。一是深化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改革。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基础前提是对自然资源资产的定量统计,客观地评估当期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和价值的变化,准确把握经济主体对自然资源资产的占有、使用、消耗恢复和增值活动情况,全面反映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和生态效益。要深化我省在鄂州市、神农架林区、宜都市、武穴市四地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工作,为全省推进此项重大改革积累经验,提供示范。二是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登记。在不动产登记的基础上,构建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确权登记制度体系,逐步实现对水流、森林、山岭、荒地、滩涂以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资产的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明晰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及其主体,厘清生态产品产权归属,规范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保障自然资源资产收益权,激活自然资源资产转让权,理顺自然资源资产监管权,建立健全权属清晰、责任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三是科学评估生态产品价值。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是以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为基础。生态产品价值评估包括生态产品使用价值(生态系统价值)和生态产品交易价值两个方面的核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以交易价值核算为基础,而不是以使用价值核算的实现。要认真总结我省恩施州、十堰市开展生态价值评估项目试点经验,对包括生态用地、水资源、林木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价值和生态系统产品供给、调节及文化服务价值进行评估,构建由生态资源价值、生态产品价值、生态服务价值构成的生态价值评估指标体系。
(二)强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机制保障。一是建立建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纵横结合的区域生态补偿制度,逐步提高区域生态补偿标准,对因保护生态产品而影响经济发展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脆弱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建立以国土主体功能区划为基础、反映区域间生态产品输出、输入关系的生态补偿机制,提高生态补偿的精准度。要加大对我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重点围绕构建以大别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幕阜山区四个生态屏障,长江流域、汉江流域两个水土保持带和江汉平原湖泊湿地生态区为主体的“四屏两带一区”生态安全战略格局总体思路,逐步对全省国家级、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点生态区域,以及森林、水流、湿地、耕地、大气等重要生态领域的生态保护和生态改善给予补偿。在长江、汉江、洪湖、梁子湖等重点流域开展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建立生态受益地区和保护地区、流域上游与下游的横向补偿机制。二是完善经济政策和市场化机制。积极培育区域之间、企业之间的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排污权等市场交易体系,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发挥市场在生态产品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生态产品价值的市场化实现程度。完善助力绿色产业发展的价格、财税、投资等政策。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三是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问责惩戒制度。完善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生态环境损害终身问责制度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推进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和赔偿制度等。
(三)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生态文化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教育设施和场所建设,培育普及生态文化。引导公众绿色生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餐馆等行动。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让全省广大人民群众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生态产品消费的主体、生态环境监督的主体,只有人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创造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才能人人享有良好生态环境,才能人人有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供稿人:熊前荣,湖北省政协委员,农工党湖北省委委员,农工党鄂州市委会主委,鄂州市中心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