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员会!
 

通知公告:

更多>>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民主党派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职责使命

来源:本站  时间: 2015-05-04  浏览次数:13106

  陈  凯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必将对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如何参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设,如何发挥出参政党的职责和作用,是关系我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研究民主党派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担当的职责和使命。

【关键词】国家治理  现代化  民主党派 

 

  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联合国的一个机构成立的全球治理委员会于1995年发表了一份题为《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Our Global Neighborhood)的研究报告,报告中对治理作出了如下界定:“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这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它有四个特征: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其本质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管理的主体是单一的,指的就是政府和领导政府的执政党,治理的主体则是多元的,不但执政党和政府是治理主体,民主党派、企业、媒体、社会组织乃至每个公民,也都作为主体参与进来。因此,治理必然地包含着自治、共治的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明确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习近平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

        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准确的把握其科学内涵,既要准确把握“治理”的科学内涵,又要牢牢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和现实基础,是一个中国式的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绝不能照抄照搬西方模式。

 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决定了我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特点,它既不是完全西方的,也不是固守旧的一套,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实践具体结合的产物。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主要特征:

       1、自治和共治。自治与共治是一种新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它突破了传统的被动管理的模式,在当代社会,人们的权利意识和权力能力日益扩大,完全依靠传统的政府上对下的管理模式将会越来越困难,而且其弊端也压制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智慧和热情,不利于全社会创新能力的提升。自治与共治就是党和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通过引导,发挥社会组织和平台的作用,全体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公民参与自治和共治并共享自我管理的成果。

        2、法治。法治是现代社会的核心要素之一,法治也是现代社会治理的核心基本要素,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要发挥法治的引领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各领域改革任务。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深水区”,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就业、环境、资源、收入分配、城乡统筹等领域涉及的人数众多、利益复杂,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迫切需要从体制机制上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改革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通过立法来引领改革方向、推动改革进程、保障改革成果,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红利、法治红利。

        3、民主。民主与法治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从来就不可分割。对于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来说,民主和法治缺一不可。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有诸多要素,其中法治是民主政治不可或缺的要素。民主本身就包含法治的意义,民主就像是一张桌子,必须有柱子,法治是其中的柱子之一。民主与法治相辅相成,没有民主,不可能有法治;没有法治,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有序推动民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4、程序。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体系过程,也是一个程序过程。国家治理不能靠运动式治理,它必须是有一个系统的程序,公民能够知晓、理解和参与的程序。党的法规、国家法律、政府治理规范、公民参与规范都要程序化并予以规范。

        5、中国元素。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特征。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正确道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

三、“五位一体”的国家治理模式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国家建设模式,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中国的“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具有中国历史特点的治理模式,即:推进政治治理现代化、经济治理现代化、文化治理现代化、社会治理现代化、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五个治理现代化”统一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五个治理现代化”要贯穿“共治与自治”、“法治”、“民主”、“程序”、“中国元素”等基本治理内涵。  

        1、政治治理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政治治理现代化要从国家顶层做好规划和运作,使我国的政治治理稳定、民主、高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打下牢固的政治根基。

        2、经济治理现代化。“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经济治理现代化关键在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现代化。

        3、文化治理现代化。文化治理必须从提升国家软实力出发,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基础。文化治理要遵从文化发展的规律来加强文化引导和规范。

         4、社会治理现代化。社会治理要以构建和谐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