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员会!
 

通知公告:

更多>>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更好发挥参政党作用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来源:本站  时间: 2015-05-04  浏览次数:9500

农工党湖北省委员会

 

摘要: 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国家治理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追求人民利益最大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民主党派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机遇更好,担负责任更大。各参政党必须要积极参与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顶层设计,协助推进人民代表大会更好发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作用,协助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各级组织的参政议政作用,推进各级党政机关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现代化  参政党  

一、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而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高屋建瓴放眼未来,在新时期为我国深化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提出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奋斗的伟大纲领,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深刻理解其理论创新内涵和现实指导意义十分重要。

我们党通过30年多来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使我国从文革后期社会高度封闭,经济濒临崩溃的贫穷落后国家一跃而成为欣欣向荣的初步发达国家,为我国在新时期继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继续前进的道路上挑战仍然严峻:现有的政府强势主导的发展模式难以持续;很大程度上依靠投资驱动和资源、能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过度透支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贫富差别加大、社会矛盾激化、群体性事件剧增,耗费巨大的消极管控的维稳模式遭遇困境;社会缺乏活力,人们信仰缺失,道德、诚信滑坡现象普遍存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与我国创新能力不足反差巨大等等问题无不昭示我们:中国的继续发展亟待现有的国家管理体制创新转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要求我国国家治理理念、制度、模式现代化。

(一)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经过30多年的长足发展,我国已经从一个经济社会落后的“发展中”农业国发展为初步发达的工业国,GDP已居世界第二位,按照国际上广泛采用的社会学家英格尔斯“现代化社会十项标准”,我国除“非农就业比重”等个别项目外,多数项目已经或接近达标,按“联合国人文发展指数”,我国也已是处于第一次现代化的发展期,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属初等发达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知识和眼界的开阔,必然导致思想意识的变化。我国社会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已经出现了社会影响不可忽视的新社会阶层和新职业群体,他们比前辈有更多的现代化意识,思想从盲从到独立思考,对政府从“感恩”崇拜到“纳税人”要求公共服务,产生了所谓“社会期望值革命对政府人浮于事效率不高管理不善,提供公共产品能力不够,传统的官僚作风等极易产生不满。新社会阶层和职业群体政治参与意识强烈,并具备一定的政治参与能力。这些群体的政治参与意愿与现存的中国传统国家管理体制反差明显。他们的政治参与要求受挫容易产生强烈的不满而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的导因。国际社会政治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国家在这个发展阶段如果不能顺利实现现代化转型,极易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形成“拉美化”式的社会分裂和发展停滞,陷入严重社会矛盾冲突难以自拔。要实现社会和谐和长治久安,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实现现代化,亟需国家治理理念、制度、模式现代化。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执政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和无数先烈流血牺牲取得了国家政权成为执政党,绝非为了一党之私或某个小集团的利益。其立党宗旨是为了全中国人民幸福安康和国家独立民主富强,因此其执政是为全中国人民谋福祉和国家谋发展。“权为民所授,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中共领袖的坚定信念。中国人民要求经济更快发展,社会更加公正,国家更加进步强大,政府管理更加民主高效,公共服务更加完备,政府官员更加廉洁,人民生活水平更快提高。人民的要求就是中共的奋斗目标,中共也就需要更高的执政能力,以回应人民的期望,顺应时代的进步,应对国内外的挑战,把国家治理得更好。国家治理理念、制度、模式现代化自是中共提高执政能力题中应有之义。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求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然而,沿袭传统的国家管理模式的各级政府仍然习惯于严格控制社会的方方面面。目前, 相当数量的资源分配权和行政审批权仍然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地方、基层、企业、民间组织的自主权和自由活动空间严重不足,极大抑制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经济发展活力不足,自主创新的环境缺乏,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受制。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就必须推进我国国家治理理念、制度、模式现代化。 

(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全体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的重要举措。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人民思想觉悟的现代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全体人民对其核心理念的认同和服膺,之后才能够自觉践行。而人民对其核心理念的认同和服膺,来自国家的管理阶层率先垂范作为表率,然后提倡引导熏陶发扬直至深入人心而养成自觉,最后蔚然成风身体力行。这就要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通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治国理政。提供更高效的公共服务,使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人民共享,切实为人民谋福祉,更全面地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为全体国民认同、服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牢固基础。

(五)国家治理现代化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需要.

加入WTO后,我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推动的全球政治、经济、社会、民间各层次的联系交往日益扩大,已经成为了我国推进国家发展的基本时代背景,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社会发展快慢、政治文明程度,生态环境好坏,人民整体素质和幸福指数都置于国际视野和比较,国际竞争更多表现为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率的竞争。而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率的高低与国家治理方式、治理能力和治理效率关系极大,也是构建国家与国内社会,国家与国际社会新型关系过程中的重要要素,因此必须以崭新的视角看待全球化带来的国家治理新问题、新挑战。毫无疑问,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使得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要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优越性深入人心,政府的治理绩效、治理能力不再仅仅是纵向而且要横向的全面比较,国家竞争力的提高也要求政府的管理具有更高的效率,舍国家治理理念、制度、模式现代化别无他途。

总之,推进我国国家理念、制度、模式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二、 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

国家“治理”是上个世纪末兴起的新政治概念,它不同于传统的国家“统治”的概念,也与国家“管理”的概念不一样。“统治”是国家政权依靠国家暴力运用强制、压制、控制等专政的方式来维护国家(实际是统治者)制定的法律规定的公共秩序,表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