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员会!
 

通知公告:

更多>>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网络政治兴起背景下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新形势与创新

来源:本站  时间: 2015-04-30  浏览次数:10336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  徐光木

   [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主要渠道之一,网络政治由此诞生。民主党派作为赋有参政议政之责的参政党,理所当然地应该主动适应网络政治兴起的新背景,直面网络政治的挑战和倍加珍惜由此带来的机遇,创新参政议政的内容和形式。

[关键词] 

网络政治 民主党派 参政议政 创新

网络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信息的传输,给人类社会带来深远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得益于政府与网民互动机制的建立,使得网络从单纯的信息传播渠道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表达切身利益、发表政治言论、参与政治事务和政府了解民情的有效信息平台。

一、网络政治的概念

网络政治的核心内涵是指政府、尤其是执政党运用和依靠网络这个新媒介,就重大社会议题的决策问计于民,就公共权利的使用状况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及时了解把握社会公众的意愿和需求,从而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从这个意义层面上讲,网络政治正以全新的方式和力量推动着当今中国政治与社会的发展。网络拓宽了群众的发言渠道,便于群众监督政府,有利于政府改进工作,修正错误,让群众满意。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网络政治实现了人民监督政府,政府问计于民的双向互动。

广东省领导请网民“灌水”“拍砖”,湖南省“全球寻策计划”,重庆网上征询“城乡发展实验区建设方案”,胡锦涛总书记与网友在线交流, 温家宝总理两次在线问政于民,都充分证明了网络政治正以日新月异之势进入到执政领域的各个环节和层面。

由于网络独具的广泛性、互动性和多级性,从而使每一位自然人都获得了表达自身诉求和参与政治事务的条件。因此,网络政治从一开始就具有了民主政治的属性。

网络政治是1995年由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 (Mark Slouka)提出的,可理解为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民主中渗入网络的成分,即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这一工具而实现的 “电子民主”、“数字民主”等新渠道、新形式。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给网络政治下一个简单的定义,网络政治是人民群众和政府等政治参与主体以网络为平台进行政治参与和政治监督及与之相关的政治活动的总称。

(一)网络政治的主体

网络政治的主体有很多,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政府。在网络管理活动中,政府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倾听者和采纳者,它的一举一动关系到网络政治活动的效果与成败。

2.人民群众。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的发展与创新已经成为人民参与政治的重要方式,正是因为人民群众的参与,网络也就进一步具有了民主政治的色彩。且这一民主政治的色彩与网络自身的发展成正相关。

3.专家学者。专家学者作为具有较深学识的群体,在网络政治中充当着理性参与者和咨询者的角色。

4.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含政党、社团和企业)是由具有共同利益诉求的人民群众所组成。在网络政治中,社会组织由于其组织的严密性和利益的共通性,因此在网络政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网络政治的作用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网民的数量已接近5亿关口。由于量的积聚,必然带来质的飞跃。网络已从最初的技术名词一跃成为人民群众主要的信息获得渠道和诉求的表达渠道。从而促使网络政治成为了社会表达形式的重要手段。其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网络政治是民意表达的重要途径

网络政治是广大人民群众维护自身利益,表达政治意愿的重要途径。随着网络政治在现实生活中的表达形式的日渐成熟,人民群众在互联网上的自我表达也逐步走向理性,逐步懂得了如何通过网络参与公共事务,逐步学会了如何在网络上行施自己的权利和担负起自己应负的责任。

正是基于这一网络发展的大背景,人民群众正在逐步把网络纳入维护自身利益,表达个人意愿,主张正义、拼击邪恶的有效平台。人民群众通过网络凝聚力量,已经成为他们表达和实现自己诉求、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最重要途径。

2.网络政治是民主监督的重要方式

作为“体制外”的民主监督,本身所具有的随意性、普遍性和公共性,使其在前互联网时代,一直得不到较好的表现。随着网络技术的逐步成熟,民主监督开始拥有了自身的表达形式,开始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从而使网络政治在民主监督方面具有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可以说,加强网络政治建设,一定程度上就是促进民主监督的发展,使得民主监督更有效地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

3.网络政治是社会民主进步的助推器

网络政治的发展,一方面给政府行政管理提供了智力支持,拓宽了政府的执政视野;另一方面,网络政治还极大地促进了政府落实民生诉求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的热情。在人民群众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政治素质也得以锻炼和提高,这无疑对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

(三)网络政治的主要优势和劣势

网络政治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相对于其它表现形式而言,有优势自然也有劣势。从某种意义讲,网络政治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建设性的一面,也有破坏性的一面。必须加以高度重视。简要概括如下。

1.优势

网络政治的优势是多方面的,诸如传播的快速效应、聚集的几何效应等特质外,其优势主要还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网络政治已经被执政党及其各级政府的官员所认同。通过网络问政于民,已尉然成风。使得执政者与民众的距离更近,处理问题、落实政策的方法也更加灵活。

二是网络政治不拘形式。民众透过网络表达意愿诉求,政府透过网络颁布施政纲领,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各项事务进行过程的公平、公正、民主,加快了民主建设的步伐。

三是网络政治具有任何媒体都无法替代的透明度。它不仅有效提升了执政党的执政信誉,而且为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互动渠道。

四是网络政治极大地提高了民众对执政者能力水平的要求。勤政为民在虚拟的网络面前,却必须以诚实、公正、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去面对。

2.劣势

网络政治的劣势也是多方面的,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非理性色彩深厚,过激言论泛滥,个人观点不稳定等,很容易把舆论导向引向错误的方向;

二是各类信息不仅数量巨大,而且鱼龙混杂,虚实杂陈,很难在短时间内对某一信息归纳出条理,形成议案,列入政府的施政议程;

三是负面信息的转载率高于正面信息的转载率;负面个案的围观率高于正面个案的围观率。从而使主流信息传播流量常低于负面信息的传播流量。

二、网络政治条件下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挑战与机遇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三大职能,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这三大职能又寓于网络政治之中。诚如网络政治已然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和各政治团体研究的重大课题一样,出于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需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为了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必须正确面对网络政治兴起的形势,理所当然地把网络政治作为崭新课题加以研究。

(一)网络政治兴起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挑战

1.网络政治的包容性带来的挑战

我国互联网近年来发展迅猛。截至2011年3月底,已备案网站数量达到382万个,网民数量达到4.77亿,互联网正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巨大影响。迅速发展的网络显示了人民群众对网络生活的高度重视和欢迎,同时网络政治在人们的网络生活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人们都已习惯通过网络行使自己的政治参与、政治监督等权利。2011年4月20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拟调至3000元。4月25日起,全国人大网站就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不到一个月时间,网站收集到的各类意见就达到22.9万条。这充分说明,公众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正在通过网络日益高涨起来,在一定程度上,网络政治信息可以说应有尽有,即网络政治内容庞杂,具有空前的包容性。网络政治的这种包容性对民主党派建言献策的质量、数量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形成了一定挑战。

2.网络政治的直接性带来的挑战

网络政治的发展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它是在民主集中制以外的一种直接民主制度。人们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从而影响政治决策。因此,网络政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体制外”政治参与方式。网络政治的这种直接性是现阶段任何政治形式都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在我国政治生活日益民主的大前提下,网络政治作为高度自由的舆论平台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参与到民主制度的建设中来,使其更加关注政治,从而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中国民主政治的进步。

2003年“孙志刚事件”在网上引发网络狂潮,最终引起高层领导重视,废止了运行20多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强送办法》;2007年的“陕西华南虎事件”,网络媒体和网民群体作为主力军推动事件一步步接近真相;2007年“山西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