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5年,中国农工民主党迎来了95周年华诞。这95年,是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休戚与共的95年,是坚守爱国革命奉献的初心、践行“奔走国是、关注民生”使命的 95 年。作为一名农工党党员,王立在参与宜昌市高铁新城建设与玛瑙河流域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每一份坚守、每一次攻坚,都是对农工党优良传统的接续,都是对“同心向党、携手奋进”誓言的践行。
1930年,邓演达先生怀抱“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奋斗”的理想,在上海创建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农工党前身),掀开了农工党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历史篇章。95 年来,农工党始终与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热血与担当书写了同心报国的壮丽史诗。抗日战争时期,农工党前辈们奔走于大江南北,发动民众抗日、支援前线作战,邓演达先生“不怕死、不爱钱,丈夫绝不受人怜”的革命气节,成为跨越时空的精神火炬;解放战争时期,农工党公开响应“五一口号”,坚定走上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共团结合作的道路,为新中国成立作出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农工党积极参与国家治理,在医疗卫生、人口资源、生态环保等领域建言献策,众多提案成为国家决策重要参考。
正是这样的历史积淀,让“与党同心、爱国为民、精诚合作、敬业奉献”成为刻在农工党人骨子里的基因,也正是这样的精神滋养,让王立在后来的工作中,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能想起“奉献”二字的分量。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使命,这既是时代考题,也是农工党人践行“国之大者”的舞台。作为农工党党员,始终聚焦“美丽中国” “健康中国 ”两条主线,在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民生改善中勇挑重担——而王立参与的宜昌高铁新城建设与玛瑙河流域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正是这一实践的生动注脚。
2022年3月,他被抽调至区高铁新城征迁指挥部,后来又担任小林区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中心主任。这两个项目,一个关乎宜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一个系着长江支流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都是湖北“建成支点”的关键拼图。
玛瑙河流域项目,则是对“美丽中国”理念的践行。作为长江支流,玛瑙河的生态关乎长江大保护全局。他们创新 “整治 + 产业”模式,在云台村建设 630 亩美丽田园,新增耕地 1300 亩,引进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 3200 亩。建成15.5公里美丽村道、三岔河大桥、生态龙鳞坝和多功能交通驿站,不仅优化和完善了区域路网结构,还连通打造枝了绿色生态廊道。如今,鱼鳞坝成了网红打卡点,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增收,项目获评全市“四个重大”优秀项目,小林区也成为全省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先进单位——这正是农工党“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担当。
95载风雨兼程,农工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同心之约早已融入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新时代砥砺奋进,我们这一代农工党人更要接过前辈的接力棒。作为生态保护一线的工作者,王立将始终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国土综合整治中守护绿水青山,在乡村振兴中践行民生承诺;作为农工党党员,将永远铭记“与党同心、爱国为民、精诚合作、敬业奉献 ”的誓言,让青春在助力湖北“建成支点”的实践中绽放,让初心在与祖国共奋进的征程中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