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九十五载风雨同舟,一世纪肝胆相照”。站在农工党成立95周年的历史节点,作为一名加入组织3年的青年党员,从初识农工党时的向往,到正式成为其中一员的自豪,再到在实践中成长的蜕变,这段历程让我对“爱国、革命、奉献”的农工党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成就了一段满溢着温暖与力量、镌刻着成长与收获的珍贵旅程。
初识:书本里的红色记忆
1930 年,在风云变幻的上海,邓演达先生怀着满腔热血,创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提出“解放中国民族、建立平民政权、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在当时犹如一声惊雷,震醒了无数迷茫的国人。我至今记得课本上那张泛黄的照片:邓先生身着长衫,目光坚定而深邃,仿佛穿越时空与我对视。那一刻,我不禁思索,是怎样崇高的理想,能让一个人如此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事业,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自那以后,农工党这个名字便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我开始主动去了解它的发展历程。
重逢:逆行者的精神感召
2020年春天,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在这场全民战“疫”中,我在新闻报道里再次“遇见”农工党。“建言咨政、科普引导,三线作战”的侯晓华;“不畏生死、不分昼夜奋战 ICU”的房明浩;“道是平常却非凡,为高烧疑似病人做剖宫产”的代淑兰……在人人自危的至暗时刻,这些农工党人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诠释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仁心。
结缘:薪火相传的初心洗礼
2022年11月,我正式成为农工党的一员。在入党谈话时,州委会主委向仕莲语重心长地说道:“加入农工党,多了一重政治身份,更意味着扛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这句话成为我党员生涯的第一课。次年,我有幸参加在湖北社会主义学院举办的新党员培训。在浓厚的集体学习氛围中,我仿若一块海绵,尽情汲取着知识的养分,也快速且自然地融入了农工党这个温暖的大家庭。结业仪式上,带班老师说:“农工党的‘爱国革命’传统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需要你们续写的进行时。”那一刻,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与归属感涌上心头,我真切且深刻地感受,要在传承中奋进,在奋进中续写农工党的荣光。
共进:知行合一的成长蜕变
在农工党的大家庭里,我宛如一颗幼苗不断成长。参加“同心共话新时代”活动时,在重庆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一件件珍贵文物让我仿佛亲历了那段风云激荡的革命岁月,感受着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深厚情谊。这次参观,让我对多党合作制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我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此外,我还积极参与党派组织的主题宣讲活动,在“五一口号”发布75周年理论文章征文活动中,我获得农工党中央理论文章三等奖。这一成果,不仅是对我文字功底与思考能力的锤炼,也让我在为党派贡献力量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在日常工作里,我时刻以农工党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被评为“优秀党员”。这些经历让我明白:每一份努力都不会被辜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回顾在农工党这三年的成长历程,感恩农工党为我提供了成长的平台,让我从一个对党派了解甚少的新人,逐渐成长为一名有担当、有作为的农工党员。在农工党建党95周年这个重要时刻,我将以先辈们为榜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多党合作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