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员会!
 

通知公告:

更多>>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咸宁

建设基层卫生体系一体化 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来源:农工党咸宁市委会  时间: 2021-03-31  浏览次数:3526

2020年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关于卫生体系建设的议题进入到大众的视野,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分析:

一、卫生体系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体系发展上相对滞后

目前医改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综合医院改革不断深化,全面医疗保障体系持续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但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发展相对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不适应的矛盾还相当突出。

一方面一些传统传染性疾病和公共卫生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许多新发传染病和慢性病等新的公共卫生问题又不断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尚不适应需求;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卫生资源的有限性与公共卫生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对疾病预防控制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以县域为单位的各基层政府对辖区内公共卫生资源统筹、体系建设、条件保障等工作重视不一、效果各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等,基础差、底子薄,服务能力低的状况依然存在。

2思想观念重治轻防

医疗系统和公共卫生系统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存在一定的缺陷,临床医生关注的是个体疾病,无法关注人群疾病流行模式的变化,公共卫生领域虽然注重健康教育和危险因素控制,但不能发挥临床医学在疾病早发现、早治疗中的作用,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割裂,严重影响到疾病控制工作。

3人才队伍发展上乏力

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专业能力配置及管理缺乏系统规划,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工作量大,压力大,但职业获得感和物质激励均不能合理匹配,致使基层公共卫生队伍稳定性差,人才队伍发展乏力。

4信息化水平整体滞后

现有信息系统缺少能满足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信息平台,更不能满足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需求。具有医学、公共卫生和信息学等多重背景的复合型卫生信息化人才严重缺乏。

建议

1、完善县域级卫生体系一体化建设

以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为指引,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将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目标纳入政府年度政府工作目标管理,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现有资源规模效应,建立完善功能互补、协作密切、责权清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时代公共卫生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优质高效的公共卫生服务。

2、构建医防结合的卫生服务体系

第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意识到医防结合的重要性,将公共卫生服务与医保结合,使医保由原有的单纯购买医疗服务向购买预防、康复等综合型医疗服务发展;第二核定人员编制。按照国家标准,制定市县两级疾控中心“三定”方案,厘清疾控人员编制数量,按照不低于常住人口万分之1.75的比例核定全市疾控机构人员编制并足额配备。优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人员编制;第三,落实经费保障。市县两级政府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完善政府投入、分级负责的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所需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疾病监测、信息化建设等经费,由同级政府根据需要足额安排。推进市、县两级疾控机构实施公益一类保障和公益二类管理,疾控中心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根据任务完成及考核情况,由同级政府予以保障;医疗机构承担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按照相关规定考核后给予补偿,加大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力度。

3、加强公共卫生体系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湖北科技学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加强预防医学本、专科层次人才培养,创建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慢病管理、卫生检测等公共卫生类省级以上重点学科及一流建设学科。市、县市区两级疾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每三年至少参加一次市级以上现场流行病学等专业培训。专业技术岗位不低于岗位总量的85%。市、县两级疾控机构高级岗位比例分别提高至30%15%,新入职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分别具备全日制本、专科以上学历。

4、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

建立健全疾控机构与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内容。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居(村)民委员会为基础,业委会、物业公司和网格员、社区党员、社工、志愿者、居民骨干、防疫人员等共同参与的社区网格化防控体系,形成群防群控、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县乡村公共卫生一体化建设将服务、责任、利益、管理连接在一起,各医疗机构齐头并进,上下融合,逐步走向成熟、完整和统一。(农工党咸宁市委会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