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员会!
 

通知公告:

更多>>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工要闻

杨玉华点赞湖北“必答题”,赞的是湖北攻坚克难的成绩,也是湖北全力以赴的决心

 时间: 2021-03-10  浏览次数:2945

微信图片_20210310093414


杨玉华代表建议尽快将抗生素污染物纳入水质监测范围

      目前,随着抗生素使用量和排放量增大,地表水、地下水和饮用水中抗生素残留现象均十分普遍,抗生素已成为一种新型水体污染物。我国是生产和使用抗生素的第一大国,年产抗生素原料约21万吨,自用18万吨,其中48%用于医治疾病,52%用于畜牧养殖业,有超过5万吨抗生素通过人畜排泄至体外,最终被排放进入水环境中。我国抗生素人均年使用量约为138克,是美国的10倍;畜牧养殖业年消耗抗生素9.7万吨,是美国的9至10倍,是欧盟的25倍。另据相关报道,我国58条河流均受到抗生素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北方海河、南方珠江流域的抗生素预测环境浓度值最高,单位面积排放量每年平均超过79.3kg/km2,比雅鲁藏布江等西部流域数值高出几十倍,东部流域的抗生素排放量密度是西部的6倍以上,更是远远高出了欧美发达国家河流中每升100纳克以下的含量。

      水体污染中的抗生素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通过人畜排泄至体外,最终被排放进入水环境中;二是含有超标抗生素的医疗废水进入城市排水系统;三是抗生素生产厂家排放的污水中也含有活性抗生素,它们具有生物毒性,且浓度较高,在废水生化处理中很难降解;四是畜禽和水产品规模化化养殖中滥用抗生素;五是将不用或过期的抗生素(过期并非完全失效)丢弃到环境中,未经处理,最终进入水体。其中人畜滥用抗生素以及抗生素生产储存不规范是主要源头。

       抗生素耐药性日益增加,是当前最令人担忧的健康威胁之一。加强抗生素水体污染防治,对保护水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抗生素水体污染防治的突出短板是缺乏相关的标准及法律法规依据。我国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相关标准中,均无对抗生素的监测指标,只有《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对“生产每种抗生素原料药可以排放的污水量”有一定的行业标准。由于法律层面的缺失,政府部门对抗生素水体污染问题关注不够,缺少系统的防控策略、技术规范。

       为加强抗生素水体污染防治,更好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建议:

       一是加强水体抗生素污染物监测。将抗生素作为一种新型水体污染物,纳入水体污染防控体系,制定或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标准。建立由食品药品监管、卫健、农业、环保等相关部门参与、合作的动态监测体系。在《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相关标准中,增加对抗生素的监测指标。

       二是加强科技服务水体保护力度。加大新型抗生素降解处理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强相关领域产学研融合,加快核心技术突破,助力抗生素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三是加大源头治污。监督医疗机构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适度适量、合理规范地使用抗生素。鼓励养殖户使用中药、多糖、微生态制剂、益生菌、疫苗、小肽等代替抗生素。监督抗生素生产厂家严格遵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控制抗生素原料药生产中的污水排放量。禁止将不用或过期的抗生素(过期并非完全失效)丢弃到环境中。

       四是加强正确使用抗生素知识普及。开展有针对性宣传,普及抗生素的正确使用,让公众了解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指导群众加强对药品等容易污染环境的生活用品的管理。

                                                       杨玉华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农工党湖北省委会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