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要重视少年儿童健康,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卫生与健康工作”。《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以后,全球青少年心理障碍还会增长50%,将成为致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全社会都来呼吁和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一、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这一问题缺乏高度重视和有效防范举措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学校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响非常重要。大多数学校把主要精力和资源投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学生学业成绩、知识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和加强。关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这一块,往往缺乏高度关注和有效防范,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落实不到位、心理健康咨询室设置不健全、负责心理健康工作的老师和人员专业化水平较低、学校和谐友善氛围营造不够等问题,学校往往是在学生心理健康出现较为明显的偏差和严重不良后果后,再急于进行干预和处理,且应急处置能力也比较薄弱。
(二)家庭对这一问题缺乏重视和专业化认知
家庭是青少年日常生活最重要的环境,直接影响青少年健康心理基础的形成。一些家长更为关心青少年的生理发育、体格成长以及学业能力,家庭成员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理论和知识掌握程度有限、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缺乏主动、持续、深入地关注、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具备专业化的疏导能力。一些家庭还存在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父母对孩子情感上或溺爱或疏远等不和谐的家庭氛围。
(三)社会对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风险存在监督与管控盲区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及文化的多元化趋势,青少年心理健康面临更大压力和挑战。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对青少年三观的形成造成了干扰,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风险无处不在。特别是开放的互联网领域,各种信息资源数量多、良莠不齐。社会部门对一些隐性的、较难辨识的不良信息资源存在监管盲区。一些青少年本身心智发展还未成熟,缺乏鉴别和承受能力,因而极易出现心理偏差和心理事件。
二、建议和意见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拙见:
(一)将学校建成防范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阵地
建议学校在以下几方面加强相关工作:第一,制定长期有效的规划,加强学校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实施课程思政,将学生的头脑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理想信念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第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公共意识的培养和塑造,营造温馨和谐的学校氛围。第三,以心理教育课程为抓手,加强师资培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专业化水平和能力,精心打造形式多样、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理健康教育类课程,保证和落实课程时数及课程的实效性。第四,落实和完善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培养专业化的咨询师队伍,扩大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宣传范围和力度。第五,积极促进学校与心理专业医院、心理专业机构的对接互通。提升学校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应急能力。
(二)引导家庭提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力度和认知程度
第一,社会和学校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倡导和引导家庭提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让家庭充分认识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第二,社会和学校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倡导和引导家庭主动自觉地学习和接受科学的、常规的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提升家庭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和处理能力。通过家校联合的途径,学校提供场地和师资,定期专门组织对家长接受心理健康知识教育;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班会,与教师、学生就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互动;组织专题家长会,相互交流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疏导方面的心得和体会。此外,倡导一些社会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士进社区做公益服务,输送科学系统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等内容,示范、传授基本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技能和技巧。
(三)社会部门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风险的管控
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相关工作:第一,利用丰富的媒体途径,在舆论宣传领域加强对青少年正确三观的引导和宣传。第二,加大对网络的管控力度。利用大数据资源,发动人力物力,尽量排查、杜绝互联网上有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各种信息资源,把控好信息源头。第三,加强制度和工作机制建设,尤其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应急制度和工作机制建设,增强防范和处理极端心理事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