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新冠疫情发生时,我身处湖北荆门,从1月23日武汉和湖北省内城市陆续封城,到4月8日封闭了76天的武汉和湖北重启,我所经历的见闻,别有一番感受:
一、中央重视、人民至上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信条。在突发新型传染疫情爆发后,1月21日,全国确诊病例的省份就从前一天的4个猛增到13个,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疫情防控形势前所未遇。面对这样的严峻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以人民至上的政治担当,科学研判情况,果断采取措施,避免了疫情的扩散。我梳理相关报道,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湖北省对人员外流实施全面严格管控,1月23日起,1100万人口的武汉乃至6100万人口的湖北省空前未有的陆续按下“暂停键”。在这疫情之初的至暗时刻,中央政治局在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不同寻常地召开会议,全国人民都强烈的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疫情的重视程度,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鲜明态度。在疫区有些民众对未来充满焦虑和恐慌之时,1月28日,习总书记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向全体国人表明,他正在亲自指挥这场波澜壮阔的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正在兑现人民领袖“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庄严承诺,坚定了举国上下打赢疫情防控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必胜信心。从1月25日到5月14日,习总书记13次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并接连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亲自部署“战”疫,使得疫情防控整体形势迅速被逆转,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也是我们来自湖北的委员今天能有机会和各位委员坐在一起履行职责的根本原因。
二、依法防控、法德并重
习总书记强调:“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100多年前的武昌首义,使武汉这座城市在中国近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今天,武汉又一次走在历史的风口浪尖,作为抗疫主战场,依法防控、法德并重,坚守住了第一道防线,为全国疫情防控作出了光荣牺牲和重要贡献。
尊重法治,做到依法防控。在抗击疫情中,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条款,各地纷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积极救治患者,封闭交通、管控出行,取消集聚性活动,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全国超过7.6亿城乡居民居家隔离。湖北各地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防控工作,有力地保障了防疫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法德并重,实现高效抗疫。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身体力行,让人民有了主心骨,吃了定心丸,激发了全民的自律意识和爱国热情。党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城乡居民自觉居家自我隔离,志愿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社会组织、社会企业踊跃捐款捐物,形成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良好局面。我所在的荆门市,实行积分制进行居务村务管理,将疫情防控相关要求与积分制挂钩,这种机制发挥了有效作用。
三、因时施策、成效突显
习总书记提出的“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是指导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方略。
采取了史无前例的防控举措。一是对人员外流进行严控。随着我国采取前所未有的最全面、严格、彻底的防控措施,迄今为止全国成功将感染人数控制在8万多人,累计死亡4600多人,面对这个结果,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正是当初的这个英明果断决策拯救了人民的生命健康。二是领袖亲自部署“战”疫。农历二月初一,习总书记戴着口罩,面向全国各地直至县、团一级的17万名党政官员,通过电视电话会议,从容指挥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这在过去是没有先例的做法。三是全国及时响应落实防疫措施。党的英明领导使群众更加信赖领袖,14亿人民听从党的指挥,举国上下全员动员、令行禁止,自觉居家隔离,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最终在短时间内有效阻断了疫情传播和扩散。
因时因势不断调整“战法”。在疫情爆发初期,不惜经济停摆的巨大代价,坚决阻断传播;在防控取得积极成效时,转而以“分区分级”应对变化,把战疫和经济发展同步;当输入型风险增大时,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统筹兼顾国内疫情防控和国外疫情影响。抗疫期间,中央应对疫情指导组及时进驻疫情重区武汉,具体指导湖北地方疫情防控;及时调集全国医疗力量和人民子弟兵军地协同驰援武汉、湖北,带给湖北人民信心和力量(事例:内蒙古、浙江支援荆门医疗队仅用一天时间就建起了一个ICU,实现了对荆门全市危重症病人的集中收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迅速启动,搭建九省联保联供平台,为湖北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这些无一不是在疫情防治中展现、彰显我国的制度优势。
在这次抗疫过程中,各省各地大力支持支援武汉湖北,无私奉献,作为湖北人,在这里衷心感谢大家,湖北人民也一定不会忘记这份雪中送炭、绝渡逢舟的兄弟情谊。
(作者简介:杨希雄,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湖北省委会副主委、荆门市委会主委,荆楚理工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