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员会!
 

通知公告:

更多>>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汉

农工党员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纪实(五十四) 逆 风 者 ——农工党黄陂区工委医卫工作者抗击疫情纪实

 时间: 2020-02-13  浏览次数:6192

黄陂区工委党员抗击新冠肺炎纪实拼图_副本2019年的腊月,过年喜庆的气氛日渐浓厚,商场里、街市上、地铁里到处张红挂绿、人流如织。武汉人还在按照传统的过年方式,准备着年货,计划着春节放假出行。却不知这热闹的街市,祥和的气氛之下,隐藏着一场世纪瘟疫。

自武汉出现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以来,感染人数不断增多,1月18日晚终南山宣布:新冠肺炎“肯定有人传人现象”。

消息一出, 害怕,慌乱的情绪开始在武汉的上空蔓延。1月23日凌晨2点,武汉市政府宣布封城,有市民半夜“出逃”......

当危险降临,害怕是本能,而坚守和战斗则是选择。

 

我在呼吸科病房

 

贺凤群,黄陂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她所在的科室,就是这次疫情风暴抗击战的最前线。疫情如火,1月19日,在宣布确定新冠肺炎有人传人的现象的第二天,她们科室就开始清空病房,专门接收发热或者新冠肺炎疑似及确诊患者。

疫情来势凶猛,病房很快住满。贺凤群除了治疗手上固定的10个病人,在别的医生交班走后,她还要帮忙照顾其他病人;她交班后,别的医生也如此。 

送进来的病人情况危急,新的病人还在不断收进来,科室人手紧缺。问她,你们每天这样高强度工作承受的住吗?她说,还好,跟平时工作差不多,就是程序上更繁琐,更复杂。

早上八点,贺凤群所在的科室,开始晨会交班,重点交待夜间患者病情变化。晨会完,他们需要穿戴防护用具,并检查穿戴是否密封完全,才能进入病房开始日常患者查房。因为是非常时期,除了病情变化,体格检查,贺凤群还多了一项工作,就是倾听每个患者心里所想。目前没有针对新冠肺炎的特效药,病人情绪难免焦虑,恐惧,沮丧。贺凤群每次来到病房,都会和他们多聊几句,对他们进心理辅导和干预,缓解他们的焦虑和恐惧,用治愈出院的病例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增强抵抗力,配合治疗。

查房完后,洗手,消毒,出疫区病房,贺凤群回到办公室,整理刚才查房的结果,和其他医生一起商讨患者的病情变化,是否需要调整处理方案,然后把这些做详细的记录。下午、晚上是和上午差不多的查房问诊,因为病情危急,她们每天至少要进两次疫区病房进行繁重、细致的查看问诊,比平常多了许多工作量。

2月1日,一位35岁的男性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情况危急,贺凤群和她的战友们用尽全力也没能挽救回病人生命,死亡来的太快了!贺凤群说,医生也是普通人,面对病人家属声嘶力竭的痛哭,他们也觉得难过,惋惜。

贺凤群在医学院学习8年,从业7年,见惯生死的她告诉我,这一次她也觉得害怕,也手足无措过。这次的病毒传染性强、危害大、死亡病人多,医护人员也随时可能被感染,太多的病人等待救治,医疗资源紧张,医护人手紧缺......困难重重。

但面对这样一场突如其来,席卷武汉乃至全中国的疫情,贺凤群知道自己不仅是医生,也是战士。虽然怕,但是自己不会逃。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役中,贺凤群只是是千万医护盾牌中的一员,只有千万的医护战士坚守住了医疗的防线,不后退半步,才能保人民之康健,保国家之安全。

从组建疫区病房以来,贺凤群就没有回过家,而她的丈夫同样也在这家医院的一线临床。女儿交给了父母照顾,她只能偶尔在视频里看看女儿,很多时候,等她忙完,女儿已经睡着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每一个医护人员此时心中的信念。疫情就是号令,若有召,战必参!告别小家,转身逆行,奔赴一线,大医精诚,无惧生死。

每一位直面危险,勇克难关的医护,都是我们这个国家和人民的中流砥柱!

 

年三十的宝宝

 

黄陂区人民医院儿科主任胡三红在农历腊月二十九的夜晚十一时四十五分,接到了一个紧急电话,电话是产科病房打来的,通知她有一位被新冠肺炎感染的孕妇要生产了,这个婴儿有被感染的可能,要送到她们科室来监护一段时间,请她们做好准备。

胡主任临危受命,立刻到设备科领取了防护装备,并清理消毒隔离病房,预热温箱,随时待命,迎接这个有点儿特别的新生命。 

可是新生儿的父母却不愿意把孩子送到这家医院的新生儿科,要求给孩子转院。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武汉各医院病床告急,能够有条件接收这么小的婴儿的医院更是难找,孩子转院的要求不能立刻满足。胡三红主任又主动和孩子的父母做工作,将孩子放在自己科室观察治疗。

新生儿在农历年三十的凌晨给送入了她们科室的隔离病房——这是当时收治的年龄最小的新冠肺炎疑似病例。

节日出生的孩子,本该给家庭带来更多欢乐,可是,这个特殊的时候,陪着这个刚刚降生的孩子的只有区人民医院儿科的医护们。

因为母亲已经确诊被新冠肺炎感染,对婴儿的检查和护理也要严格按照疫情的防护要求来做。为了减少科室其他医生接触感染源的机会,胡三红主任一个人承担了婴儿的多次检查工作。

婴儿送来时已经出现呼吸急促,发热,凝血功能改变的症状,并且有新生儿硬肿症,但是在当时并没有对初生婴儿的新冠肺炎的诊断标准。胡三红主任安排了科室专攻新生儿疾病的医生作为这个孩子的主治医生,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患儿的情况逐渐好转,达到了出院的标准。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病毒肆虐的武汉,大家谈新冠肺炎而色变:这个婴儿的母亲已经确诊,在住院治疗;爸爸也被隔离;家里的爷爷奶奶已经年近八十,亲戚朋友无一人愿意在这样的时候接管这个婴儿。又是胡三红主任,这位在儿科和孩子打了几十年交道的医生说,那就放在我们科室养着吧。

医者仁心,危难之时,总有这样一群人,她们,不会计较得失,不会计较名利,心里装着的,是对众生的慈悲。

在治疗这名婴儿的同一时期,人民医院儿科相继接收了4例大病灶肺炎患者,持续发热,咳嗽,影像学检查提示肺部大面积感染。儿童也会感染新冠肺炎!这和当时流行的结论不太一样。疫情严峻,时间紧迫,儿科亟需提升防护措施,将疑似病例隔离专护,防止疫情扩散!

胡三红主任于2020年1月28日紧急起草了《黄陂区人民医院儿科疫情防控紧急预案》,并及时转交院领导批复。在她的努力下,人民医院的儿一科,儿二科,由原来的的各负其责调整为统一部署;所有医护人员升级防护,疫区病房改造完成;加强了门诊力量,改由四名经验丰富的主治及副主任医师坐诊;增加了夜班值守力量,安排固定值班医生,负责夜间急诊,征用急诊二楼办公室作为儿科夜间急诊及输液留观室;对于来访患儿,详细询问患儿及家属的疫情接触史,严格把关,分类救治;并且开设远程在线专家组,对门诊及收治患儿的疑难问题,及时讨论、处理。

在这样的部署之下,黄陂区人民医院儿科医护全体人员,最大限度的保障了患儿的就医安全,有效的筛查出疑似病例,并且做出了及时的治疗,有效的预防了疫情扩散。除了收治的4例新冠肺炎疑似患儿,区人民医院儿科无一例住院患儿交叉感染。

疫情如火,你快一秒,它就慢一秒;但是你慢一秒,它也许就快三分。每一个思考,每一个判断,每一个决定,都是一份勇气,一份责任,一份担当。危难之时显身手,这正是社会需要的勇气和底气,让患难的人得到生命的尊严,感到踏实和温暖。

放心,有我们在!

 

胡燕,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主要负责科室的护理质量监控和管理工作。重症医学科,光听名字就让人心生敬意的地方,这是对死亡,对生命的敬意。被送到这个科室来的病人,都有一场跟死神的硬仗要打,而坚守在这里的医护人员,就是挽救和保护这些患者的作战天团。 

联系胡燕的时候,她已经18天没有回家了——因为不能回家。

她说,她们科室现在很特殊,临时分成了两个病区,ICU监护室住着的是全院的重症患者,而另外一部分病房里,是刚隔离出来疫区,专门接收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当初医院问她们的意见的时候,她们科室的护士全部都主动请缨,要求去疫区病房,护理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这就意味着她们也要被隔离起来,直到疫情退去。

问胡燕,对于原本就在重症医学科的病患,他们的生命都是很脆弱的,这个时候,医院要把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也放在你们科室,这当然是非常时期一个很艰难的决定,而你们是怎么保证把两种病人都护理到位,而且,不会出现交叉感染的呢?

胡燕说,没有别的,就是细致,细致,再细致,一切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来,在细节上下功夫。比如病人尿液,处理的时候要先用便盆接了倒入含有氯消毒液的桶里,作用时间至少1小时,再往厕所里面倾倒处理。

为了做好院内感染防控,胡燕把护士分成两批,一批护理以前的重症患者,一批专门护理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护理新冠肺炎病人的护士不能进入ICU监护病房,她则是两边都要统筹兼顾。 

护士进入新冠病房之前,要穿戴厚重的护理装备: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无菌手套,防护鞋套。她们穿戴完后,胡燕还要给她们再检查一遍,才能一起进入疫区病房开展护理工作。护理工作本就是细致的事情,穿上这些防护用具之后,听力跟不上,呼吸也不畅,说话要大声,行动变迟缓,反应慢了半拍,这给她们的护理工作增添了很大的难度。

在目前的情况下,胡燕每天要强调的就是细致,耐心,尽一切努力,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业内有句话,治病是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是需要她们时刻戒备的生命防线。

胡燕说,科室的这些护士,在家都还是父母跟前的“宝贝疙瘩”,可是到了这里,穿上护士服,你会看到她们眼里闪耀着比她们同龄人更沉稳的光芒。我除了监管她们严格按照程序进出疫区,把控各种护理环节,规避各种护理差错的发生,防止她们被感染,还要管理病房的其他事情,比如防护服是否够用;病房消毒是否到位;食堂送来的工作餐是否够吃,如果不够,我还要另外想办法......

送到重症医学科的患者,都是命悬一线,每天胡燕和她的团队的工作都是在时刻紧张地坚守中度过,每天都在面对生与死的拉锯。有的时候,用尽全力,也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面对这样的情形,科室年轻的小护士们有时会害怕,沮丧。作为科室护理工作的“老人”,胡燕总要安慰这些孩子,现在这种时候能救下病人的生命确实很重要,但是,首先我们要坚强,不能被病毒打到,还有那么多的病人等着我们去护理呢!加油!

是呀,这个世界哪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在困难面前挺身而出的凡人。是她们,用自己柔嫩的臂膀,撑起了平安的伞,拱卫无数家园的安宁。厚重的防护服模糊了她们的脸庞,但那转身而去,逆行坚守的重重背影,写下了生命真正的内涵。

 

儿科医生和“后勤保障员”

 

章翔,中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94年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同志,说他“老”,确实是上班的年限比较长了,在妇幼保健院工作16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2010年,章翔调入黄陂区中医院,和另外几名同事经过9年的时间,组建了中医院的儿科病房。黄陂区中医院的儿科,从无到有,已经发展到拥有50张床位,22张加床,儿保门诊4人,病房医生9人的队伍。看到这些数据,你的脑海里是不是出现了一位脸庞敦厚,小肚微凸,步履缓慢的科室主任,哦,no!如果你去中医院十一楼的儿科病房,有个穿着白大褂,身形精瘦,面容俊朗,长得像香港明星张智尧的年轻人,一阵风的从你身旁走过,那就是他,没错了!

这次疫情中,章翔所在的中医院在25号下午接到通知,被武汉市定为第三批发热病人定点收治医院,要求三天内完成改建,设置500张床位。章翔带领的11楼儿科病房也在改造范围之内。接到通知后,他带领科室的医生护士加班加点,率先完成了院内病房的改造。29日上午开放收治病人,下午他们科室就收满了,可是,病人还在不断的送来。怎么办?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国家组织的医疗援助队来了!他们于27日晚赶到黄陂,29日投入战斗;章翔带领3名医生,6名护士,负责协助广西医疗团队工作。 

国家从外地调拨过来的医疗团队都是呼吸,感染控制,传染病,重症医学等方面的治疗专家,但接管病房后,怎么开展工作,其实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协调。就好像姚明一直在美国打篮球,突然让他空降到中国参赛,完全没有团队磨合的过程,团队协作是很困难的;解决的办法,只有在现场比赛的过程中边打边磨合。目前外省医疗团队空降黄陂,面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

章翔这次没有加入到治疗团队中,他接到了一个新的任务,为外省专家团队和本院团队的治疗工作,做协调保障服务。说得形象点,他就像两边团队磨合熟悉的连接轴,像孙刘联军不可缺少的鲁肃。

比如,章翔要帮助外省专家熟悉病区、医院的药品配置、电脑操作系统;带领团队进入病区,协助外省专家查房问诊,进行必要的语言翻译、沟通。

对于传染病的防控,预防院内感染,专家们也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需要章翔制定方案,和医院相关部门对接,完成整改。

最难沟通协调的是病人的收治问题。外省专家要求严格按照《传染病》法进行病人的收治工作,没有确诊的病人不能收治到疫区病房,但有些危重病人情况特殊,别的病区也不敢收治。病人不理解,着急上火;领导、同事也不理解这种工作方式,觉得他们推诿;光处理一例这样的病人,章翔说,打进打出的电话就有“一箩筐”。不过,章翔经过多次协调,这些病人最后都能得到妥善的安置和治疗。

俗语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医疗物资,就是医生的“粮草”。而这次疫情爆发,最紧缺的就是医疗物资。章翔和他的战友们每天都要整理统计所需医疗物资,然后上报上级部门。有的时候等不及,他只能通过私人关系,向外界的朋友求助。

除了这些日常工作,章翔还要不断处理一些突发的大小事情。有一次,他们收治了一个确诊的病人,有糖尿病史,但没有报备。病人发病入院前也没有规范服用降糖药,入院后,血糖明显增高。章翔的疫区病房是由儿科病房改造成的,原先没有这一类的储备药,只能紧急去调相关药品过来。

其他诸如会诊讨论,病区消毒,工作制度、流程更新,物资周转,病人周转,情况汇总,报表处理......每天早八点到晚八点,以前是他的病人等着他去治疗,现在他为治疗病人的医生提保障。

繁琐中,是信仰指引了方向,用能力与判断之所及,为病人谋利益!

召唤下,必定有你,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黑夜里,有一种爱,让生命温暖!

 

写在最后的话

 

截至2月12日发稿,全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44742例,治愈4768例;湖北确诊人数33366例,治愈2639例;武汉确诊人数19558例,治愈1377例。逾千名医护人员被感染,数名医护人员牺牲。

这场不见硝烟的战斗仍在继续,每一个逆行向前,负重抗击的人都是英雄。无惧生死,无问西东,是他们给自己的信念。希望这个时代永远记得他们,记得他们在民族危急的关头为我们的付出!

向在此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牺牲的医护人员致敬!

下次你路过,

人间已无我,

但我的国家,

依然是五岳向上,

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

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

向着热腾腾的太阳,

跟你一样。

(农工党黄陂区工委  喻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