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员会!
 

通知公告:

更多>>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史园地

邓演达回国组党

来源:农工党中央网站  时间: 2015-04-30  浏览次数:9460

 1927年大革命失败,国共分裂,邓演达被迫离开武汉,化装成铁路工人经京汉路转陇海路,从西北到达莫斯科。他住莫斯科时,中共旅俄支部曾派员与邓晤谈,意在说服邓参加共产党,但他却另有打算,并与孙夫人、陈友仁商谈如何恢复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邓在莫斯科还与第三国际的拉狄克见过面,邓强调中国民族革命的特殊性和解决农民问题的必要性,会谈没有结果,他不久即离开莫斯科去柏林。邓在柏林的时间较长,对德国的一般社会情况作过一些调查研究,也同社会民主党人一再会谈,探讨中国革命和中德两国间的关系问题,彼此意见距离很大。他们对中国革命运动不感兴趣,并且有着轻视之意。邓又去伦敦和费边社的几个人见面,意在听取他们对中国革命的看法,并由此了解英国工人运动的经验。可是不但未得到对方的同情,反认为中国以武力从事革命不会有何结果。所以邓在西欧,对中国革命只作了些理论上的研究,对争取国际援助,则所得不多。


  1929年,在上海反对南京统治的同志,曾给邓演达写信,请其回国担负组织责任,主持反蒋运动,恢复革命。邓亦久有此心。他认为当时虽处于革命低潮时期,但革命潜力很大,广大的劳动群众已深感活不下去了,只要领导得好,不难一新革命局面。为了借鉴于新兴诸国建设的具体措施,为了探讨政治上的经验究竟如何,特别是基马尔在土耳其又是如何,邓回国之时不采取一般行程路线,而走巴尔干半岛绕道土耳其,过苏伊士,访印度,然后渡海回国。在中欧及土耳其的所见所闻,使他觉得足资中国革命运动参考的到底有限,尤其是土耳其的复兴,徒有虚名。他经过印度时又特与尼赫鲁见面,交换对革命的意见。邓以为印度与中国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其为封建制度束缚亦颇相类似,要求经济解放、政治独立更加接近。所以邓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国革命有其民族特点,而对军阀官僚则须用武装斗争以夺取政权,并拟组织“民族国际”,以求得相互支援。尼赫鲁表示原则上可同意,但不以武装革命为然,从经济上反帝也认为尚待研究,可以慢慢商量。可见,他们在政治见解上有根本分歧,道义上支持也几乎没有可能。所以邓回国之后,在政治主张上从未提过组织什么“国际”问题,只在个人间闲谈时说及有此类设想。

  邓返国经过香港时,曾与彭泽民晤谈;同他自己家族中人及其妻郑立贞,均未谋面。

  

  新组织的酝酿

  邓演达返抵上海之初,与季方、郑太朴等赁屋同住。白天潜居寓内研究革命问题,起草《政治主张》;晚间则外出联络,与同志们或同情者商讨国内外形势,筹划建立组织,探究如何开展反蒋活动。他认为,反蒋不过是中国革命开始的一小部分,尤须彻底反掉封建专制统治,同时还要反对帝国主义,扫除列强在华一切特权。而推翻封建制度,首先要唤起民众,实行耕者有其田,并须摧毁士大夫的封建文化。可是这一运动开始就会遇到一个极其严重的矛盾:第一、参加反蒋运动的现役军人或知识分子中,有很多是地主家庭出身的,如实行耕者有其田,立即与他们发生利害冲突;第二、小资产阶级多与土地私有发生联系,革命而实行土地农有,同样会引起切身利害的对立;第三、住在中小城市的人们,也多与土地有牵连,对土地问题会产生反对的意见。尽管问题如此错综复杂,而中国农民活不下去是事实,因之土地问题必须解决。何况中国农民有反封建反帝的历史传统,今天无论是反帝还是反封建,都须以大多数农民为主,满足农民的要求更是合情合理的。

  当时,对于中国社会结构的性质,应该进行什么样的革命,建立怎样的政权等等,也经过多次讨论,有几种不同意见:有的认为中国已渐次形成资本主义制度;有的认为中国已被迫形成列强分治的殖民地或次殖民地;有的认为中国的一般社会经济仍然停滞在半封建制度。邓演达认为都不尽妥当。他以为第一是资本主义在中国尚未完全成形,在经济上是受制于帝国主义,而帝国主义者又假手于买办资本,利用军阀,操纵经济;第二是中国资产阶级并未掌握政权,蒋介石政权实际上是军阀、官僚、买办统治;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