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农工党宜昌市委会志愿服务活动专委会主任、猇亭支部副主委、宜昌市三峡青年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周爱华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不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发挥农工党特色优势,努力在长江大保护中展现“农工党之为”,带头探索的“志愿服务+民主监督”助推长江大保护新路径,逐步取得监督覆盖广泛、宣传氛围浓厚、问题发现精准、防治措施有力、工作机制长效等显著效果。
一个人带动一批人,汇聚广泛力量,建强长江大保护志愿服务平台。近年来,周爱华依托宜昌市三峡青年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整合政协委员工作室、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创新实践基地等资源力量,建设集展示展览、孵化办公为一体的“社会服务+民主监督”长江大保护志愿服务基地,创建培育“长江哨兵”“长江小哨兵”等多支志愿服务队伍,发起“长江哨兵”“共护猇亭大水缸”等环保项目,创新“长江小哨兵体验营”,设计“跟着总书记脚步,品读我们的长江”系列课程,构建“芳邻益友”志愿服务交流社群,组织开展了近500次环保志愿活动,带动数千名志愿者在江边、善溪冲、高马河等地开展净滩行动、巡河护水等活动,倡导大家关注守护身边的河流,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反馈跟进。
一个“小建议”撬动一类“大治理”,务实建言献策,夯实长江大保护志愿服务成果。结合志愿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周爱华还带领农工党党员、群众、志愿者对问题线索分级、分类处置,即简单问题即时就地解决,长期性、普遍性问题撰写成社情民意、提案。将社会服务与民主监督有机融合,形成常态长效机制,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内生动力。近年来,源自志愿活动中的发现与观察,先后提交的“关于探索运用碳积分机制提升垃圾分类工作质效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大气污染防治的建议”“谨防小流域综合治理引入外来入侵物种,破坏流域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建议”“关于引导社会力量助力长江猇亭段生态修复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入江排口监督管理的建议”等多篇提案被评为地方重点提案或被推送省政协、农工党中央,有效促使长江岸线整治和有关实施方案出台。
一个党员树立一面旗帜,当先锋做表率,擦亮长江大保护社会服务品牌。“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农工党党员,我会始终把责任和担当放在肩头,真正做到知情出力、知情议政,为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周爱华始终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以实干诠释责任担当,先后荣获全国“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宜昌市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其撰写的《守好母亲河的“长江哨兵”》入围“新时代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故事”优秀奖。特别是2024年,联合猇亭区人民检察院培育“益心为公”志愿者,开展公益诉讼案源调研,全程参与督促整治码头污染、福寿螺入侵生物防治、江滩菜田腾退等行政公益诉讼案,推动疑难杂症治理取得新突破。其中,“宜昌市猇亭区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码头污染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湖北省委统战部、湖北省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民主监督+检察监督”助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6件典型案例,该经验做法在湖北卫视《湖北新闻》栏目“权威发布”,“社会服务+民主监督”常态化、特色化模式逐步形成,社会服务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