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员会!
 

通知公告:

更多>>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咸宁

网络贷广告无孔不入 高校学子屡屡上钩

 时间: 2019-05-31  浏览次数:8786

一、大学校园成网络贷广告信息传播重灾区

近年来,走进大学校园,网络贷广告信息仍随处可见。校园食堂周围、校园广场、厕所墙上、图书馆周围、操场周围、寝室周围、校园便利店附近、甚至教室,只要是有人流的地方,网络贷广告便比比皆是,相当碍眼。网络贷广告从大海报到小广告,从张贴栏到手机信息(QQ、微信、朋友圈)等各种渠道传播,无孔不入。大学校园,本该是一方净土,是高等教育的殿堂,是培养社会主义栋梁之才的圣地,这些满天飞的网络贷广告信息,与大学应有的浓厚学习氛围格格不入。

网络贷广告主打“审核快、低利率、零利率、零首付、免担保”,进行诱惑式宣传,往往标榜“只需提供学生证即可办理,三分钟审核隔天放款”,甚至是“无需担保、无需任何资质,只需动动手指、填填表格,就能贷款几千、几万、几十万,月息低到0.995秒到帐”等等。网络贷广告信息对于年轻的、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而言,极具诱惑性,它能误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以至产生负面影响甚至诱导恶性事件时有发生。这些广告信息如诱饵一般,随时随地等待着大学生们上钩。

“零利率、零担保、无服务费”等等,网络贷五花八门的诱人广告信息正在大学校园内广泛传播。在这些广告的麻痹下,网络贷行为正在大学生群体中飞速蔓延。网络贷广告信息的传播及其诱发的大学生网络贷行为所导致的不良后果,破坏了大学校园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良性生态;影响了大学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损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他们逐渐放松自律,沉迷于享乐而无心学习,三观逐渐受到金钱和物欲的侵蚀。这些不仅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自己和周围同学均产生了不良影响,甚至还会因无力偿债引发犯罪和心理危机突发事件……可谓诸弊并存。

二、小康家庭大学生成大学校园网络贷广告主要受害人群

通常,人们以为网络贷会成为一些出生贫寒家庭大学生们的救星,但通过明察暗访,事实上发现上钩的主要是来自中等和中等偏上家境的学生。贫困大学生会申请助学贷款,加上国家各种奖助学金对贫困大学生基本全覆盖,他们可以申请资助或是勤工俭学,日常学费和生活费是可以保障的。得到国家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倍感温暖,他们一般有较强的感恩意识,基本能做到勤俭自律、刻苦学习,没有过多精力滋生额外的消费欲望和消费需求,网络贷广告信息难以诱惑他们。

在调查中发现,7成以上学生申请网络贷主要用于购物、娱乐、旅游和交际。中等和中等偏上家境的学生从父母处获得的用于维持基本日常生活所需的费用是有限的,在虚荣心和攀比心理的刺激下,他们更高的消费欲望和消费需求通过网络贷得以满足。比如:买最新出的苹果手机、最新款的名牌鞋服、高端电子设备、首饰、实现自己的旅行计划、维持自己的交友开销以及参与一些需要消费的娱乐活动等等。在大学生群体里面,中等家境的学生占大多数,网络贷公司十分了解这部分学生强烈的消费欲望和有限的消费能力,于是把目光精准地投向这个群体,全方位无死角地对他们进行网络贷广告信息轰炸,让他们无门槛地获得贷款,然后实现其渔利的目的。

三、应采取有效措施根绝网络贷广告信息在大学校园传播的现象

网络贷广告信息是大学生走向网络贷的起点,披着温情外衣的网络贷广告信息诱使一些大学生陷入网络贷泥潭,一贷再贷,消费欲望逐渐膨胀,消费金额和贷款金额越来越大。更有甚者,因陷入贷款漩涡,拆东墙补西墙,同时贷了好几家,越陷越深导致债务如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最后无力偿还,于是贷款公司用尽各种手段逼迫借款人还债。借款人要么把债务转嫁给父母,给家庭带来较大负担和痛苦;要么自己独自承受,使身心受到摧残,甚至以自杀来寻求解脱(此类新闻屡见报端),前途尽毁。

因此,网络贷广告信息泛滥大学校园的现象不仅应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各方面还应采取加大管理部门监督、加大惩罚力度、依法依规落实媒体广告的社会责任、加强广告行业自律机制建设、加大对大学生金融知识的普及和个人理想信念道德修养教育力度、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等全方位有效措施根绝网络贷广告信息在大学校园传播的现象,堵上大学生走向网络贷的第一步。没有诱饵,大学生便难以上钩。


                                               农工党咸宁市委会湖北科技学院总支     陈红